请将意见填入意见反馈表中,于2020年1月10日前,以e-mail或传真的方式反馈给我局
由于尚在商业化的初级阶段,基础型式是一个充满机遇、潜力和想象空间的领域。有些基础型式在技术上较为成熟,已有应用案例,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有些已经在样机上有过验证,正在等待开发商的慧眼,期待在项目中一展身手;有些拥有超前的理念、全新的构思,但仍处于试验阶段。
在码头上及湿拖过程中,浮式龙骨可收起,等拖到安装位置,再利用充气压载舱将其放低,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目前,3台风机已全部并网,酝酿多年的项目终于大功告成。那么,在这许许多多的基础型式中,哪些最稳定可靠?又有哪些是潜力股呢?1WindFloatWindFloat Atlantic是全球第二个商业化浮式风电场,3台MHI Vestas 8.4MW风机屹立在葡萄牙海域。在欧洲测试样机的同时,Saitec从2018年起就与西班牙日本合资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Univergy International合作,在日本开展浮式风电开发,去年SATH已在日本取得专利。经过十余载的历练,浮式风电已经从示范性的小船,登上了商业化的巨轮
实际上,这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双风机浮式平台,早在2017年,瑞典公司Hexicon就设计了一款双风机浮式平台,并计划在苏格兰Dounreay Tri风场进行测试,采用2台海装5MW风机。而全尺寸的W2Power平台适用于35~300米水深,最大可安装2台6MW风机,即单平台容量为12MW。美国加州布朗州长2018年9月签署一项法案,提出加州要在204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
新标准将于2020年开始实施。欧洲市场在过去几年采用平面瓦板加密封圈模式,在户用大坡度屋顶上成功的实现了构件化的安装。光伏遮阳板是一个实用和兼具发电功能的建筑构件(配件)。主要表现在:各类建筑屋顶(尤其在工业厂房和商业建筑,民用建筑的屋顶和农业设施屋顶)是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其次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叠加移动用能的发展需求,充电站、高速路围挡等应用场景成为第二大应用主流场景。第二代BIPV,首先是建筑材料,其次才是光伏发电。
但本图的设计显然仍需改进,提高美观度。2018年5月9日,美国加州能源委员会(CEC)全票通过全美首个应用太阳能系统的建筑标准,该标准要求加州包括单户型住宅和公寓在内的三层及以内新建住宅楼都必须安装太阳能板。最近两年,中国市场又出现了采用现行传统组件配套导水槽的安装方式,用于代替屋顶材料(面层),被大家笼统的称为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薄膜电池在光伏幕墙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幕墙也是主要应用领域。
琉璃瓦式的BIPV产品,从外观上是目前已知BIPV产品的精品,兼顾发电和建筑美学,缺点是单位面积容量低,价格高昂,仍是高压直流系统。但是,由于传统光伏组件产品和技术应用于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场景存在重大的缺陷,使得BIPV市场发展远远低于地面光伏电站,同时现有技术应用于建筑一体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在新建建筑中系统集成绿色智能发电系统建筑,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也是建筑发展的趋势。由于大量采用微型逆变技术,屋面构件式平板瓦具备较好的导水性能,单面散热功能,下面可铺装保温材料,每块构件瓦板独立运行,采用低压直流(低于60V),较好的实现了建筑与光伏的一体化构造。
该技术也被导入国内,但基于市场竞争因素,被异化为采用传统组件产品规格,采用密封条防水,直流电缆为高压直流(600~1000V),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水风险。薄膜路线的BIPV仍将在幕墙领域成为主流。
建筑光伏一体化是集约理念下未来城镇化建筑形态与分布光伏能源系统整合的有机体,能最大限度实现建筑体内能源自循环,最大限度减小对外部电力系统的依赖,所以建筑上集成光伏发电系统(BIPV)将会成为绿色智能建筑的主流形式。尽管从表现形式上可以看着是BIPV,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传统组件因为防火性能,防水结构,室内防潮,光伏组件通风散热与屋顶需要保温的矛盾等问题,实质上并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建筑一体化体系。
在幕墙方面的售价大约是2000~3000元/M2,发电功率80W/m2,投资回收期一般都超过15~25年;而美国特斯拉的双玻琉璃瓦BIPV已经超过25年的投资回收期。价格高昂,作为光伏发电站基本没有投资价值,更多的为建筑提供环保与人文主义表现。构件式光伏的应用因为光伏材料成本的持续降低,构件设计的日益完善,跨界建筑师+光伏设计人才的涌现,开始越来越多的融入建筑一体化应用场景之中。BIPV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由于更多的是采用薄膜电池技术,主要发力在薄膜电池技术路线上。结论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产品未来趋势,主要是分布式应用的大规模发展,溯本求源,回归光伏发电应用的常态模式,应该是与建筑物结合的主要应用模式才是未来的主流。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 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在建筑维护结构外表面结合建筑材料形成光伏与建筑的结合,光伏发电提供电力。
但由于薄膜电池一直与晶硅电池在地面电站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最后均大多数转向建筑光伏一体化和移动能源领域,且存活企业非常少,2012年全国超过40家薄膜电池企业,今天仍在活跃的基本只剩中建材和汉能为主少数几家。同时,市场正在呼唤真正能够与建筑一体化光伏产品,它应该首先具备建筑材料必须的功能(防水,防潮,防火,耐候,耐用),然后才是光伏发电的功能。
或许如此,就真的迎来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春天!让我们拭目以待。由于规格型号少,建筑的多样性也很难满足
通过0.07元的补贴用市场的手段将那些赚快钱的从业者挤出,只有真正想在行业内长期发展,同时又有较强成本管控运维管理的企业才愿意留下来。可以看出单个月装机突然上涨说明存在抢装现象。
出现抢装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光伏普及度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存在政策补贴有利可图。降低补贴有利于扩大装机量,保证明年户用额度能延续较长时间,避免6个月就把规模用完,企业干半年歇半年的情况。户用光伏度电补贴政策是持续的,虽然明年补贴强度会有所降低,但伴随着系统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的收益率不会有大的变化。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避免行业忽冷忽热。
在政策缓冲期的一个月时间内,装机量超过了1GW。在既保证补贴退坡又确保户用光伏市场平稳发展的大前提下,大家主要关注的关键点无非是在补贴规模和补贴强度两个方面。
假设以0.07元/度来计算,在规模上比今年增加32%的情形下,2020年所需的补贴为4.9亿元,比2019年所需的9.55亿补贴降低49%。此外,户用0.18元/度的度电补贴是今年光伏政策中补贴标准最高的,采用固定补贴在结算方面也比较方便,因此也极大地激发了从业人员的市场开发动力。
同时,户用光伏不仅仅是光伏项目,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今年初设定的全年户用光伏指标是3.5GW,户用光伏火爆,仅4个月即用完了全年指标,11,12月户用光伏再次面临政策空窗期。
6-10月平均每月新增装机约为711MW,参考今年的情况,考虑到缓冲期,以及避免出现抢装现象,笔者认为2020年的补贴规模设定在7GW能够满足户用市场的平稳发展。我们再度呼吁户用光伏市场从业者和经销商要坚持从质量出发,质量是户用光伏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保证户用光伏电站发电收益的核心,避免抢装、大干快上骗取补贴等类似现象出现,从而忽略电站质量。基本能够实现补贴退坡的同时市场规模平稳增长。鉴于目前户用市场的系统成本,既要做到补贴退坡,又要保证户用光伏电站有合理的利润,确保市场平稳发展,做到稳中有进,笔者认为2020年补贴强度设定在0.07元/度较为合理。
这成绩也说明了《国家能源局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9}49号)中将户用光伏进行单独管理的政策非常切合市场的需求,充分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的巨大潜力。对于坚持做高质量的良心企业,应该得到大家的支持,对于优秀案例也应该予以推广。
如前文所述,2019年户用光伏市场5.3GW的新增装机以及0.18元/度的度电补贴所需要的补贴约为9.55亿元(按1000小时计),在装机量上超出了年初设定的目标1.8GW。在好的政策指导和推动下,以及广大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户用光伏市场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据悉,明年的政策正在讨论制定中,如何能够根据发展实际和新形势新要求,既要适应能源转型要求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和普及度,又要推动光伏发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也要处理好与电网消纳和财政补贴的关系?明年政策怎么定确实是门技术活,总之,能够保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就是好政策。2019户用光伏爆发,2020户用光伏需要什么样的好政策?2019年户用光伏市场爆发,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户用光伏项目信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5.99GW,户用光伏装机4.294GW,占新增装机的26.9%;截至2019年10月底,可纳入2019年国家财政补贴规模户用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3GW,这也是历年户用装机最多的一年。